让每一个家庭都过上好日子——记“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”刘娟
发布者:新时代志愿者 时间2021-05-01
本报记者张路曦
二十多年来,在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灵西社区群众的心里,她是社区患病儿童的“姥姥”、残疾女孩的“妈妈”、困难群众的“姐姐”、孤寡老人的“女儿”。
她,就是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灵西社区党委书记、居民委员会主任刘娟。
刘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,无私奉献,先后荣获“全国三八红旗手”“中国好人榜”“辽宁省优秀党务工作者”“辽宁好人·时代楷模”等70多个荣誉称号。2017年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。在近日中央宣传部、民政部发布的10名“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”先进事迹之中,她赫然在列。
1998年春,刘娟随丈夫工作调动落户鞍山。“上级要检查,改天再来落。”工作人员一句生冷的话,让白跑了三次腿的刘娟心更凉了。几经波折才办成落户的这次亲身经历,让刘娟深切感受到:群众的事儿千万不能推,推一次心里就凉一次。刘娟暗下决心,假如有机会能为群众服务,一定要尽心尽力,带着感情做,做出感情来。
落户鞍山之后,刘娟凭着“辽宁省新长征突击手”“辽宁省劳动模范”两块“招牌”,到立山区委毛遂自荐,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。1998年4月,刘娟被任命为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灵西社区党委书记、居委会主任。
如何把一个问题多多的“老大难”社区,带上平安、和谐、幸福之路?这成为刘娟最大的梦想和最高的追求。
饮水方知开源难。刘娟经过深入群众、周密调查,发现灵西社区有8栋有着鲜明时代特色的“五七楼”,房屋年久失修,破旧不堪,600多户居民盼改造望眼欲穿。小区里的路面都是由炉渣铺垫的,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。楼道里酸菜缸、杂物柜等零七杂八的各种废弃物件,塞满了半边过道,上下楼只能侧身而过。楼前公共绿地,成了张家的菜园子、李家的小卖部、王家的修理铺……社区治安环境不好,打架斗殴、小偷小摸时有发生。刘娟决定,以规范社区生活秩序、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为抓手,首先要进行社区治理。
社区党委会上,刘娟把想法一亮,委员们纷纷摇头叹气,劝她不要贸然捅这个“马蜂窝”,以免激化社区与居民之间的矛盾。刘娟心里有点懵——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是为居民做好事,咋还能激化矛盾呢?听完大家介绍情况后,刘娟动情地说:“做群众工作,要耐心细致,咋呼不得,忽悠不得,一定要真诚实在。为群众着想,解决群众面临的最紧迫、最烦难的问题,就是要从难处下手。我们不要怕捅‘马蜂窝’,怕捅‘马蜂窝’,就搬不掉‘马蜂窝’,问题也就永远得不到解决,久而久之,就会伤了群众的感情,失去群众的信任。”
那些天,刘娟带着600多张写有自己电话的小纸条,挨家挨户到居民家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,谈规范社区生活秩序、改善社区生活环境的重要性。几天走下来,刘娟碰了一大堆“硬钉子”:
——爱管闲事的话,就把社区改造好,让百姓住得舒坦;
——给楼房通上燃气,让百姓摆脱用液化石油气罐做饭的麻烦;
——把社区的路修好,让居民出行方便;
——为老百姓多想想,怎么让下岗的有个工作,让生病的有钱治病,让孤寡老人、残疾人员、流浪孩子生活有着落,不要紧盯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不放……
原来,居民心中的这些“老大难”,年年反映,年年依旧,居民与社区之间互不信任,心中早已打下了厚厚的“心结”。
居民代表大会上,刘娟代表社区党组织向大家检讨,然后深深地鞠了一躬!她把群众反映的100多条意见、建议和诉求,一一列出解决时间表,打印在纸上发给大家,恳请大家支持并监督,积极配合社区把这些“老大难”解决好。
刘娟毅然决然踏上了改造灵西老旧小区的征途。
在刚开始的四年多时间里,刘娟骑着自己的“专车”——一辆破旧的小型电动车,奔波往返于市、区有关部门之间,以磨破嘴皮、踏破脚皮的韧劲,向相关负责人讲述灵西社区居民的困难与期盼,倾谈自己的心愿与打算,以争取有关部门的理解与支持。“那些日子,虽然吃了不少‘闭门羹’,跑了不少‘冤枉路’,但看到下岗再就业一条街开业时,居民脸上露出的笑容;看到社区被列入市、区两级改造项目的消息传来时,居民们脸上洋溢着的那个高兴劲儿,我现在想起来,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。”刘娟如是说。
为了灵山地区的老百姓冬天不再挨冻,刘娟多次找供暖公司领导,反复争取,多次协商,供暖公司最终决定投资80余万元,对灵山社区的供暖管线进行全线大修,困扰社区多年的供暖问题得到彻底解决。管线问题解决了,缴费难题又摆在眼前。多年来,灵山社区的取暖缴费,居民都得跑到市里去办理,路途较远,往返不便。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灵山社区居民缴费难问题,刘娟经过多次努力,反复争取,最终使得集收费、报修多项职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,于2019年6月成功地进驻了灵西社区。服务中心营业当天,在收费大厅,前来缴费的居民们,纷纷竖起大拇指,由衷地夸赞:“刘娟可真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!”
2009年1月,年仅8岁的小百惠被确诊脑瘤,孩子的母亲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,父亲下岗,家里几乎没有任何积蓄。刘娟得知后,急忙赶到他们家,小百惠抱着刘娟的腿喊:“姥姥,救救我吧,我想活着,我想读书。”看着小百惠企盼的眼神,刘娟心酸得掉下泪来。她把小百惠紧紧搂在怀里说:“孩子,你放心吧,姥姥一定找最好的医院,治好你的病。”
刘娟回家后彻夜未眠。第二天一早,刘娟以“救救我吧,我要活着,我要读书”为题,动员全社区群众,为小百惠捐款。不到半天,捐款就筹集到10万元。可手术费加在一起得15万,还差5万怎么办?刘娟对小百惠的母亲说:“你们先拿着这10万去给孩子看病吧。剩下的我再想办法。”刘娟知道,按照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,能捐出10万元,大家已经是尽全力了。再让群众捐款,她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再开口了。她说:“哪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呀?只能做做家人的工作,从准备给儿子结婚的钱里拿出5万,凑上小百惠的医疗费。”
如今,小百惠已经上大学了。她自拍视频深情地对刘娟说:“姥姥,是您给我第二次生命,我今后一定要好好孝敬您,照顾您慢慢变老。”
智力障碍女孩小丹出生不久,她的父亲就离家出走了,母女俩靠低保和捡破烂过日子。更为不幸的是,小丹的妈妈在2009年2月也突发疾病去世了。当时小丹才19岁,突然之间无依无靠了。这时候,刘娟来到孩子面前说:“去我家吧,给我当女儿。”一听这话,虽然小丹智力存在障碍,但本能感觉到了至亲的温暖,马上对着刘娟喊出:“妈妈!”她开心地逢人就说:“我又有妈妈了!”从这一天起,小丹成了刘娟家中的一员。白天刘娟把她带到社区,教她行为举止,教她看书写字,教她怎样使用电脑。晚上回家在一起共同生活。
刚到刘娟家的几个晚上,小丹把刘娟家里搞得乱七八糟。她抢电视要看动画片,家人看不上新闻。吃饭时,小丹用筷子在菜锅里乱搅,不爱吃的菜嚼一口又吐回锅里。刘娟的家人受不了,对她说:“求你晚上别再领她回来了!”家人的不理解,让刘娟暗暗落泪。小丹不解地问:“妈妈,你为什么哭?”刘娟说:“因为你没有了妈妈,我也很早就没有妈妈了。现在,我就是你的妈妈,孩子,你能不能把身上的小毛病改一改,给妈争口气。”
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,小丹逐渐改掉了身上的不良习气。刘娟和家人每天晚上教小丹做一些零活,吃饭时一家人互相谦让,看电视时交替观看,睡觉时刘娟和小丹一个卧室,丈夫与儿子一个卧室。虽然不大方便,但一家人相处得很好,一个其乐融融的“四口之家”,就这样建立起来。孩子越来越懂事,越来越招人喜欢,刘娟逢人便讲:“我又多了一个女儿。”
有一次,刘娟跟儿子闲聊天,儿子让她别干社区那些事了,说她身体不好,岁数也大了,那么累为啥呀。她说:“儿啊,灵西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,社区居民就是咱的亲人,亲人有困难,帮他一把不是应该的嘛。况且,妈是愿意干这活,只要我爱干,就能享受到快乐;我快乐,就会健康。儿子,你就别老拦着我了。”
2020年初,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,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。为了尽快提振社区经济,刘娟琢磨着,灵西社区要创新社会治理,建设成为服务型社区,以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。
但是,离开经济的发展很难谈服务。只有社区有所创收,才能更好地为居民服务。因而,要探寻一条以壮大社区经济为牵引,从而反哺社区治理工作的新路子。
怎样才能更好地在社区养老?这是刘娟在多年社区入户走访调研中所重点关注的问题。同时,这也是社区里的老年人和年轻人共同关注的话题。所以刘娟下决心要在灵西社区搞个养老服务站。她深知,不创新没有出路,不发展没有活路。建养老服务站的最大难点,就是协调房屋和资金问题。如何把灵西社区附近长期闲置房屋的“一潭死水”,变成拉动社区经济发展的“源头活水”?
经过多次与市委和市政府及住房城乡建设局等一些机构协调,市政府同意把灵西社区附近长期闲置房屋,交由灵西社区管理使用。但这些房屋都是毛坯房,窗户和门因时间过久已经破损。刘娟带领社区员工,积极与鞍山市的一些企业和社会组织广泛沟通,寻求赞助。大家找来相关部门给安装监控,拉来有爱心的社会组织装修房屋,“拐”来企业赞助电视、床铺……
刘娟终于在灵西社区建起“依托家”老年助养服务站和“颐和家”老年康养服务站。刘娟介绍道:“二者分工不同,前者面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,提供居家式服务;后者针对身体有康复需求的老人和残疾人。”有了“依托家”和“颐和家”,老人们随时可以在小区里活动,或者找老朋友谈天说地,不用出门,就能享受到自助点餐、送餐,上门打针、配药,志愿“一对一”对口帮扶等周到贴心的服务。
刘娟创办的“溢香家”,为灵西社区贫困家庭纾困,发挥了不小作用。“娟子”牌饺子是“溢香家”的招牌,每天卖200来斤还是供不应求。如果要扩大生产,就得需要更多的能工巧匠。刘娟想到的,首先是社区里的巧媳妇们。她们大都是社区的低收入人员,通过包饺子,社区会往她们的“绿卡”里充积分。一天下来,每人800积分,就相当于80元钱;挣来的钱又可以在社区内各服务站及连锁超市内消费。
从2020年3月9日至2020年5月28日,刘娟通过与企业和社会组织(各行业协会)协商,带领社区人员以“雷神山、火神山”的速度,建起了“依托家”“颐和家”“怡乐家”“益康家”“谊笑家”“溢香家”“逸泉家”等,集养老、医疗、衣、食、住、行等功能于一身的7个特色化产业服务站。
灵西社区党委通过创新社区发展模式,不仅拉动了社区就业,激活了社区消费,还增加了社区的经济收入;更重要的是辖区内的每一个社会主体都收获了荣誉感、获得感和幸福感,从而更加自觉地参与到社区治理的各项工作之中,实现了社会治理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促共赢。
光阴似箭,岁月如流。一晃23年过去了,刘娟凭着她的“头雁效应”“公仆情怀”,带领灵西社区的全体员工和广大群众,把灵西社区从过去的鞍山“北大荒”,建设成为现在斩获85项荣誉的标杆社区。刘娟欣慰地对记者说:“对于党员干部来说,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,只要群众脸上挂着笑容,我们苦点累点不算什么。”刘娟最大的心愿就是,让灵西社区每一个家庭都过上好日子!
(来源:中国社会报2021.4.28)